全文实录丨长沙市推进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召开球王会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7-26 07:52:11

  球王会7月24日,长沙市推进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召开。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武发布新闻并答记者问,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玲芳,党组成员、湖南省长沙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坚分别就记者提问作回答和解读。

  今年,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全力支撑美丽长沙建设和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们编制实施了《长沙市生态环境科技支撑(智慧监测)五年规划》《长沙市生态环境科技支撑(智慧监测)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五年规划》《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是全国最先响应《意见》并根据《意见》指导推进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此,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长沙市生态环境科技支撑(智慧监测)五年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长沙市生态环境监测一体化建设等相关内容。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武,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玲芳,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湖南省长沙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坚,以及湖南省长沙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局机关相关业务处室、各分局(监测站)、市污控中心的负责同志。

  张武: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习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明确了做好新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总纲领、总方针、总遵循。《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湖南建设的实施意见》都将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今年,生态环境部还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从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塑造数智化监测技术新优势、强化高水平监测业务支撑、筑牢高质量监测数据根基、推进高效能监测管理五个方面提出了“两化三高”主要任务。

  为贯彻落实“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要求,全力支撑美丽长沙建设和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们编制实施了《长沙市生态环境科技支撑(智慧监测)五年规划》《长沙市生态环境科技支撑(智慧监测)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全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一体化建设,下面,我就《五年规划》《三年行动计划》以及生态环境监测一体化建设相关情况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五年规划》作为今后五年长沙监测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分析了现状与形势。我市生态环境监测虽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面临美丽中国建设、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等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高效感知不足、数据赋能不足、协同联动不足等短板弱项。二是做出了总体设计。就是以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导向,着眼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与风险防范,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速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在全国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方面形成“长沙样板”。三是部署了主要任务。主要围绕构建天空地监测“一张网”、建设长沙市监测业务应用支撑“一平台”、推进省市县、测管服和产学研“一体化”三个方面铺排了重点任务。

  《三年行动计划》是在《五年规划》基础上的具象表达,一是细化了工作目标。明确通过三年努力,“天空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健全,数智化转型加速推进,“一体化”监测机制发挥实效,现代化监测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实现“全省领先、全国争先”的总体目标。并按照总体工作部署,分解制定了每年的具体行动目标。二是提出了重点任务。包括全面提升高效感知能力、综合提升业务支撑能力、切实提升质量控制能力和统筹提升监测管理能力四方面重点任务。全面提升高效感知能力方面,结合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推动卫星遥感、空基遥测、无人机、雷达、移动走航监测等技术应用,逐步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一张网”。综合提升业务支撑能力方面,充分依托正在建设的美丽长沙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平台,加强监测数据的管理与运用,推动多源数据关联分析,精准研判污染成因,实现监测数据“一平台”管理。切实提升质量控制能力方面,运用信息化和智慧化手段,健全系统内监测机构“人机料法环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严厉打击数据造假,实现“一体系”质控。统筹提升监测管理能力方面,推进全市生态环境监测“一体化”建设,构建“1+‘1+8’”监测体系,加强产学研交流合作,加快监测技术供需互动,实现资源高效统筹。三是铺排了具体项目球王会。按照“需求引领、充分利旧、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对应重点任务,铺排高效感知能力建设、业务支撑能力建设、质量控制能力建设、监测管理能力建设4大类46个项目,明确了每个项目的实施时间和责任单位,支撑重点任务全面落地实施。

  蓝图已绘就,扬帆正当时。加强科技支撑、推进智慧监测是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五年规划》描绘了长沙生态环境监测美好的蓝图,《三年行动计划》是推动规划实施的时间表、施工图,我们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分解;谋划项目储备,促进多元投入;强化多方参与,创新人才引领;加强宣传引导,浓厚创新氛围来保障规划和计划的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近年来,长沙市在落实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要求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针对驻市监测中心上收后与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业务脱钩、县级监测能力不断弱化、监测数智化水平不高难以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等问题,创新建立了“1+‘1+8’”的省市县一体化监测体系,推动实现统一监测体系、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能力建设、统一质量体系,着力打造“一总多专、高效协同、灵敏感知、支撑有力”的现代化监测“长沙样板”。

  监测体系上,创新构建了“1+‘1+8’”省市县深度融合体系。强化省驻市监测中心创新引领能力球王会。大力支持长沙监测中心加强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其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据、技术、质控、培训、研究中心作用,带动区县站形成更大技术雁阵。构建污控中心数据运用能力。整合力量筹建长沙市生态环境污染源监控中心,作为省市县融合的纽带,纵向对接长沙监测中心、横向统筹各区县监测站,不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数据和污染源监控数据分析研判、生态环境精细化预报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夯实区县站执法应急监测能力。调整优化区县监测站设置,因地制宜提升城区站监测管理、数据值守、发现问题、现场监测、集中作战五大能力,不断增强县级站常规分析、应急处突、数据应用三大能力。

  能力提升上,形成“1大”带“4小”差异化能力发展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长沙监测中心技术领头雁作用。支持长沙监测中心在现有能力基础上开展智慧监测、流域水生态监测、生物多样性观测、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等试点,拓展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另一方面打造各有所专“4小”实验室。结合能力基础不同的现状和区域主要污染源因子不同的管理需求,以“能力不降、东水西气球王会、两岸协同、稳步提升”为方针,推动市污控中心、长沙县站、浏阳站、宁乡站实验室能力定制化提升、差异化发展。

  发展路径上,探索“4+4”高效协同实施路径。细化编制“四清单”“四方案”,即监测机构职责清单、监测工作任务事权清单、监测业务流程清单、监测设备资产清单;监测机构质量体系构建方案、监测机构监测能力提升方案、监测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方案、监测感知网络管理方案,在统一监测体系、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能力建设、统一质量体系的基础上,明确“1+‘1+8’”监测机构职能,系统推进省市县监测一体化改革。

  改革创新绘新景,接续奋斗谱华章。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发挥监测对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以深化改革助推下好省市县融合发展的“一盘棋”,努力在“全省领先 全国争先”的目标中打造长沙样板、争创全国示范。

  周志文:谢谢张武局长的发布。接下来是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示意。

  在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湖南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请问长沙在健全美丽湖南建设保障体系、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上有什么新的探索?

  谢谢中国环境报记者朋友的提问。建立与美丽长沙建设相匹配的现代化监测体系,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实践。一是创新机制,“1+‘1+8’”形成监测合力。第一个“1”是充分发挥省驻长沙监测中心在基础研究、监测能力、创新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对长沙市县两级监测机构开展业务指导与统筹,强化“真准全快新”的监测数据产出和管理。中间的“1”是新建长沙市生态环境污染源监控中心,作为省驻市中心与区县监测站、管理调度与监测数据应用之间的桥梁,以深化监测数据产品应用、分析研判、污染预警为主,强化管理决策支撑。8个区县监测站在驻市监测中心的技术指导下,着力增强5个城区站监测管理、数据值守、发现问题、现场监测、集中作战五大能力,提升3个县级站常规分析、应急处突、数据应用三大能力,省市县三级监测机构联动形成强大技术雁阵,促进了全市监测业务“一盘棋”。二是统一谋划,“‘1大’带‘4小’”形成监测能力。深入推进环境质量提升、污染源监管执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等重点领域的科技支撑效能,通过统筹开展“‘1大’带‘4小’”实验室建设,结合长沙市科技支撑(智慧监测)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现代化监测能力配备、高精尖监测队伍培养、导引型实验室质量管理系统建设,有力支撑长沙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市级任务由省驻长沙监测中心兜底,4个县级站形成各有所专的实验室分析能力,确保“能力不降、东水西气、两岸协同、稳步提升”。三是系统推进,“2+4+4”形成监测动力。“2”个纲领性文件为改革定向引航。2023年10月24日和2024年3月10日,我局先后出台了《长沙市生态环境监测一体化建设方案》和《长沙市生态环境监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以实现监测省市县一体化、测管服一体化、天空地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作为建设目标,以“4+4”(即四清单四方案)为实施主体,明确“1+‘1+8’”监测机构职能、厘清市县两级监测责任、按需补齐“1大4小”监测能力、优化监测业务管理模式、通畅监测工作运行机制、科学统筹监测资产配备、强化监测数据深度应用,形成互通互助、分工协作、管理协同的一体化监测业务体系,使监测一体化成果惠及长沙各区县,为高质效监测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劲的内生动力。

  下一步,长沙市将紧扣“一体化”和“现代化”两个关键词,发挥好全市监测一体化协作机制,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写好监测改革后半篇文章,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抓好各项工作,为美丽长沙建设贡献高质量、高水平监测支撑。

  谢谢长沙晚报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以来,我市以全国“智慧监测”试点为契机,推进实施空气质量提升保障服务、颗粒物雷达组网扫描服务等项目,完善卫星遥感、高空瞭望、走航监测等“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同时搭建长沙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与分析决策平台及调度平台,提升“靶向溯源 精准治污”能力,实现了从“人防为主”向“技防为主”转变。

  一是加强科技支撑,强化高值区域监测排查。2023年,我局启动了颗粒物雷达组网扫描服务项目,科学布设11个颗粒物雷达监测点位,覆盖长沙市主城区及主要传输通道,进行全天候、全覆盖扫描。通过应用大气颗粒物雷达探测技术,结合雷达走航和现场巡查,帮助精准定位颗粒物高值区域,及时发现污染源,助力精准治污。我市颗粒物雷达组网项目获省里高度好评,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主城区雷达组网全覆盖的城市。今年以来,颗粒物雷达组网项目共扫描高值热点970余个,现场排查交办问题355例,监测并出具污染传输过程报告7份、其他日常报告231份,精准溯源整治高值问题。二是探索智慧监测,建立大气污染防治智慧调度平台。推进高值线索,涉气问题线上采集、交办、处置、评估,靶向溯源、精准治污。我市于2023年8月率先全省搭建大气污染防治智慧调度平台,构建“网格+”工作机制,与“长沙数字城管”平台集成互通,充分运用185个城市管控网络和543名网格员采集环保涉气问题,推动形成“即时发现、快速处置、跟踪问效”的闭环管理。今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智慧调度平台闭环推送交办高值线%,高效支撑长沙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三是积极创新应用,建成全省首个水环境监测智能实验室。今年1月,我市正式建成全省首个水环境监测智能实验室,该智能实验室采用“无人采样、定制化送样、无人实验室检测分析、大模型综合分析数据报送”的联合技术,可自动检测18个常规污染因子,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全过程质量控制,赋能水环境智慧监测。目前,水环境监测智能实验室已广泛应用于我市区县水质断面监测样品分析,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形成合力,有效化解区县人手少、任务重的矛盾,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四是精准预警治理,建设“空天地一体化”蓝藻水华监控预警网络体系。2021年9月以来,我省湘江干流全域出现蓝藻水华现象,为加强蓝藻水华预警预报,有效防治蓝藻水华造成的环境污染,我市申报了长沙市湘江库区蓝藻水华监控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建设项目,并获取1956万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支持。该项目针对长沙湘江库区蓝藻水华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等迫切需求,运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藻类鉴定识别、生物预警监测、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空天地一体化”蓝藻水华监控预警网络体系,实现藻类全生命周期的原位监测与自动监测预警融合的多层次监控预警能力。同时为了提升蓝藻水华应急处置能力,我市新增2台蓝藻水华应急处置装备,确保在蓝藻水华发生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防止大面积爆发,有效防治蓝藻水华带来的环境危害。

  请问作为全国智慧监测试点城市,长沙在智慧监测及创新应用上有哪些探索和实践?

  谢谢长沙广电新闻中心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球王会,长沙市认真贯彻落实习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的重大部署,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目标,针对智慧监测创新应用、监测数智化转型进行了大量的、积极有效的探索,在水、空气环境质量状况高效感知、监测质量高效管理、监测任务高效完成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为蓝天碧水常驻长沙市民的朋友圈提供了有力支撑。

  水方面,“高效感知+人工智能”助力水环境质量监测。一是AI技术在水质检测中的创新实践。今年1月,全省首个水环境监测智能实验室在长沙监测中心建成,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特点是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可实现全自动、批量化和无人值守监测,目前已具备COD、氨氮、总磷、总氮等18个监测项目的全自动监测分析能力,极大的解放了人力、避免了误差、提高了效率,标志着长沙市水质监测已由传统手工型迈向现代智能型。二是高光谱技术在快速感知污染中的创新应用。2023年10月,我市在芙蓉区圭塘河入浏阳河口安装并投入使用了岸基高光谱水质多参数监测仪,集成高光谱、人工智能、液位雷达、视频感知等技术,对目标河道区域进行高密度遥感监测,可反演计算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多种水质参数,实现对河流水质的定性、定量、定时、定位的全面监测,提升了智能科技手段对水质监测及预警的精准性球王会,开拓了水环境保护新思路。

  气方面,“数智化质控+精细化溯源”赋能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借这个机会我想向各位报告,在环境空气监测方面,我市获得了两项全国智慧监测优秀奖项。一是我们的大气污染热点网格识别与精细治理服务项目,经过前期在芙蓉区东湖街道的试点,率先实现了全国领先的城市微场景下的百米、小时级大气污染物浓度精细制图,并据此打造了大气污染治理智能化平台,将热点网格识别和污染源锁定精度提高到了80%以上,大气污染监管和治理工作效率提高了20%,一举解决了巡查成本大、巡查范围广、治理成效低、溯源成本高等问题,为长沙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了有力支撑,荣获全国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示范案例。二是今年3月,全省首个环境空气监测智能站房在长沙县湘龙街道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通过对站房进行智能化改造,有效解决自动站运维成本高、运维人员操作不规范及防人为干扰数据等问题,真正实现了运维智能化、质控自动化、防范智慧化,从而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准、全、快、新”。该智能站房荣获全国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优秀案例。三是搭建了长沙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与分析决策平台,导入4个目前全国领先的精算模型,实现了对未来7天空气质量的精细预报和7-15天趋势预报,24小时预报跨等级准确率高达90%,做到了重污染天气不遗漏,实现了大气污染防治智慧调度。另外,在大气污染精准溯源方面,长沙市还在大气气溶胶光量子激光雷达技术上进行了探索,可实现空气中PM2.5、PM10的大范围快速扫描,并及时发现、抓拍可疑污染源,具有高时空分辨率、高探测精度和可以连续探测等优点,能够准确全面掌握大气污染状况,为雾霾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未来,长沙市将以环境问题为导向,深化监测产学研一体化,持续推进各类新型感知技术和设备集成创新应用,让环境监测新质生产力成为长沙市科学、精准、依法治污的法宝利器,为美丽长沙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谢谢。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后也请各位继续支持生态环境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携手共建美丽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