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王会建筑业持续发展 建设成就惠及民生——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七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9-17 03:23:59

  球王会年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筑业步入新发展阶段,生产转向高质量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支柱产业地位巩固,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正由“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持续迈进。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建筑业作为最早复苏的产业之一,在完成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快速发展。1952年,全国建筑业企业[1]完成总产值57亿元;1956年完成总产值146亿元,突破百亿大关。建筑业也是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和开放的行业之一,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进行,建筑业迅速发展。1988年完成总产值1132亿元,突破千亿大关;1998年完成总产值10062亿元,突破万亿大关;2011年完成总产值11.6万亿元,突破十万亿大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完成总产值31.6万亿元,1953—2023年年均增长12.9%。

  建筑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新中国成立75年来,建筑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建筑业支柱产业地位巩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较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风险挑战,实现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7%左右。2023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8%,比1978年提高3.0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为8.8%,比1979年提高7.5个百分点。

  建筑业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1952年,我国具有编号的建筑业企业[2]仅有62家,发展到1980年,全民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达到6604家。改革开放后,建筑业迎来蓬勃发展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市场经营主体快速增加,截至2023年末,全国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达到15.8万家,实现了行业规模的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有组织的建筑施工人员不足20万人,到1952年末全民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职工仅为99.5万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到1985年,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增加至912万人。建筑业不断提供新增就业岗位,到2023年末,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达5254万人,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业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作用也不断增强。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29753万人,其中从事建筑业的占15.4%。

  75年来,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建筑业企业承揽工程规模扩大。2023年,全国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72.5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26.1倍,2003—2023年年均增长17.0%。建筑业不仅实现了量的增长,也实现了质的提升。2023年,建筑业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达到46.5万元/人,是1980年的105.0倍。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末,全国建筑业企业资产总计达到38.2万亿元,比1993年增长101.7倍,年均增长16.7%;实现营业收入28.1万亿元球王会,增长87.0倍,年均增长16.1%;利润总额8326亿元,增长127.7倍,年均增长17.6%。

  建筑业施工技术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1952年末,全民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仅有2.7万人,到2023年末,全国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已达到678万人。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率大幅提升。1953年,全民和城镇集体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年末自有机械设备净值仅为0.3亿元,1980年达到116.1亿元,技术装备率达到2333元/人。2022年末,全国建筑业企业自有施工设备净值3696亿元,技术装备率达到7188元/人。与此同时,建筑业工程机械租赁市场规模也持续扩大,成为建筑业企业施工装备的有力补充。

  从建设“一五”时期156项重大工程,到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持续进步,一批重大建筑技术实现了突破,具有世界顶尖水准的工程项目接踵落成。如标志着中国工程“速度”的高铁工程,标志着中国工程“跨度”的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中国桥梁工程,代表着中国工程“高度”的上海中心大厦以及代表着中国工程“难度”的自主研发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等。高速、高寒、高原、重载铁路施工和特大桥隧建造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长河段航道系统治理以及大型机场工程等建设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不断提升。

  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筑业生产施工活动较为单一,随着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建筑业向纵深发展,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土木工程建筑业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快速发展。2023年,全国土木工程建筑业产值9.7万亿元,比1993年增长137.5倍球王会,年均增长17.9%;房屋建筑业产值18.6万亿元,比1993年增长86.2倍,年均增长16.1%;建筑安装业产值1.7万亿元,增长52.7倍,年均增长14.2%;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产值1.6万亿元球王会,增长152.8倍,年均增长18.3%。建筑业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建、冶金、有色、煤炭、石油、化工、电力、水利、机械等建筑行业布局逐渐完备;建造流程逐渐向上游勘探设计和下游工程监理拓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业依靠低人力成本和高工程质量,开始打入国际建筑市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初步打开了局面。到1988年,我国与世界12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1976年—1988年累计签约金额10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1亿美元。2013年以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建筑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我国已同1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据商务部统计,2023年,我国对外承包业务新签合同额18639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为264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339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为1609亿美元)。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排名攀升,据《工程新闻纪录》(ENR)发布的国际承包商250强榜单,2023年度81家中国企业上榜,上榜企业数量和国际业务总额均居全球首位。我国建筑业企业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大项目建设,陆续建成了中缅油气管道、蒙内铁路、柬埔寨斯登特朗—格罗奇马湄公河大桥、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等项目,“中国建造”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建筑节能改造有序推进。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110亿平方米,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过303亿平方米,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比例超过64%;全国城镇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超过18亿平方米,为减少碳排放,逐步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筑业完成了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出行、通讯、教育、医疗条件和居住环境。

  我国建筑业持续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民生基础设施。2023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比1949年末增加13.7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4.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三分之二以上;公路里程543.7万公里,增加535.6万公里。建成定期航班通航机场259个,比1984年增加171个。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截至2023年末,全国光缆线倍。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23年我国累计建成移动电线G网络已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110.3万公里,比1978年末增加106.7万公里;燃气供气管道99.0万公里,增加98.5万公里;排水管道91.4万公里,增加89.4万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2894座,增加2857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二)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2023年末,全国累计建设改造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房6400多万套。2019—2023年,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万个,惠及居民超过3800万户。城市更新改造在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同时,也优化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让更多人住有所居、安居宜居。(三)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

  建筑业通过改善乡村居住水平、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推动实现城乡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球王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历史性解决了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稳增长,农村基础设施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22

  99%,村村通宽带全面实现,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也提升至66.5%。(四)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健全

  我国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领域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促进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普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23

  1949年仅有3670个;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数量分别达3246个和6833个。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发展,成长壮大,建设成就斐然。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建筑业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向着“建造强国”目标继续前进。

  [1]本文中,除增加值指标外,1952-1979年均为全民国有制建筑业企业数据;1980-1992年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建筑业企业数据;1993-1995年为各种经济成分的建制镇以上建筑业企业数据;1996-2001年为资质等级(旧资质)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数据;2002年起为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数据。2023年数据为快报数据。

  [2]数据来自原建筑工程部编制的企业单位目录。建筑工程部是1952年至1970年期间全国建筑工程主管部门,是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前身。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建筑业作为最早复苏的产业之一,在完成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快速发展。1952

  146亿元,突破百亿大关。建筑业也是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和开放的行业之一,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进行,建筑业迅速发展。1988年完成总产值1132亿元,突破千亿大关;1998年完成总产值10062亿元,突破万亿大关;2011年完成总产值11.6万亿元,突破十万亿大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完成总产值31.6万亿元,1953—2023年年均增长12.9%。(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建筑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新中国成立75

  1978年提高3.0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为8.8%,比1979年提高7.5个百分点。(三)市场经营主体快速增加

  6604家。改革开放后,建筑业迎来蓬勃发展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业市场经营主体快速增加,截至2023年末,全国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达到15.8万家,实现了行业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四)吸纳就业作用显著

  2023年末,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达5254万人,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业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作用也不断增强。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29753万人,其中从事建筑业的占15.4%。二、建筑业综合实力稳步增强球王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2003—2023年年均增长17.0%。建筑业不仅实现了量的增长,也实现了质的提升。2023年,建筑业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达到46.5万元/人,是1980年的105.0倍。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末,全国建筑业企业资产总计达到38.2万亿元,比1993年增长101.7倍,年均增长16.7%;实现营业收入28.1万亿元,增长87.0倍,年均增长16.1%;利润总额8326亿元,增长127.7倍,年均增长17.6%。(二)施工技术和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0.3亿元,1980年达到116.1亿元,技术装备率达到2333元/人。2022年末,全国建筑业企业自有施工设备净值3696亿元,技术装备率达到7188元/人。与此同时,建筑业工程机械租赁市场规模也持续扩大,成为建筑业企业施工装备的有力补充。从建设“一五”时期156项重大工程,到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持续进步,一批重大建筑技术实现了突破,具有世界顶尖水准的工程项目接踵落成。如标志着中国工程“速度”的高铁工程,标志着中国工程“跨度”的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中国桥梁工程,代表着中国工程“高度”的上海中心大厦以及代表着中国工程“难度”的自主研发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等。高速、高寒、高原、重载铁路施工和特大桥隧建造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长河段航道系统治理以及大型机场工程等建设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城市信息模型(CIM)、建筑信息模型(BIM

  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筑业生产施工活动较为单一,随着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建筑业向纵深发展,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土木工程建筑业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快速发展。2023

  18.6万亿元,比1993年增长86.2倍,年均增长16.1%;建筑安装业产值1.7万亿元,增长52.7倍,年均增长14.2%;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产值1.6万亿元,增长152.8倍,年均增长18.3%。建筑业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基建、冶金、有色、煤炭、石油、化工、电力、水利、机械等建筑行业布局逐渐完备;建造流程逐渐向上游勘探设计和下游工程监理拓展。(四)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业依靠低人力成本和高工程质量,开始打入国际建筑市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初步打开了局面。到1988

  61亿美元。2013年以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建筑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我国已同1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据商务部统计,2023年,我国对外承包业务新签合同额18639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为264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339亿元人民币(以美元计为1609亿美元)。中国建筑业企业国际排名攀升,据《工程新闻纪录》(ENR)发布的国际承包商250强榜单,2023年度81家中国企业上榜,上榜企业数量和国际业务总额均居全球首位。我国建筑业企业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大项目建设,陆续建成了中缅油气管道、蒙内铁路、柬埔寨斯登特朗—格罗奇马湄公河大桥、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等项目,“中国建造”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五)绿色建筑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建筑节能改造有序推进。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数据,截至2022

  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筑业完成了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出行、通讯、教育、医疗条件和居住环境。

  543.7万公里,增加535.6万公里。建成定期航班通航机场259个,比1984年增加171个。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截至2023年末,全国光缆线倍。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23年我国累计建成移动电线G网络已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110.3万公里,比1978年末增加106.7万公里;燃气供气管道99.0万公里,增加98.5万公里;排水管道91.4万公里,增加89.4万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2894座,增加2857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二)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住房建设能力不断提升,人民居住条件持续改善。2023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51.3亿平方米,比1980年增长66.5倍,年均增长10.3%

  (三)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建筑业通过改善乡村居住水平、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推动实现城乡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历史性解决了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稳增长,农村基础设施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末,建成建制镇、乡、村庄供水普及率分别为90.8%、84.7%、86.0%。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纵深推进,行政村通光纤、通4G

  我国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领域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促进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普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23年底,全国建成普通高等学校3074所,1949年仅有205所;医疗卫生机构107

  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发展,成长壮大,建设成就斐然。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建筑业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向着“建造强国”目标继续前进。注:

  [1]本文中,除增加值指标外,1952-1979年均为全民国有制建筑业企业数据;1980-1992年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建筑业企业数据;1993-1995年为各种经济成分的建制镇以上建筑业企业数据;1996-2001年为资质等级(旧资质)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数据;2002年起为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数据。2023年数据为快报数据。